首頁 / 物流金融
丁俊發:對供應鏈金融的三點認識
2015-07-27
中國供應鏈金融將迎來一個峰值
2000年,國務院撤銷了國家內貿局,我從國家內貿局第一副局長崗位上下來,擔任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常務副會長。2002年,我召集北京的銀行開了一個座談會,提出中國物流業的發展需要銀行的積極參與,當時不少銀行覺得很奇怪,一個行業協會叫我們銀行去開會,物流是啥東西,與我們銀行有關系嗎?腦子里有一大堆疑問。除了交行派了一個副行長以外,其他銀行都來了一個業務干部。
十多年過去了,金融界對物流業刮目相看,物流金融、供應鏈金融已成了銀行的熱門產品。2010年以來,中國供應鏈金融以20%至30%的速度上升。據Demica公司統計,進入新世紀以來,發達國家的供應鏈金融市場,年平均成長率為10%-30%,發展中國家為20%左右。
根據平安銀行“2012年中國供應鏈管理調查”,中國已有37%的企業參與供應鏈金融,未來3-5年將有58%的企業涉足供應鏈金融,供應鏈金融包括在線供應鏈金融將迎來一個峰值,年增長率將超過30%,這是經濟界的共識,原因有三:一是供應鏈管理的快速發展;二是互聯網金融對金融界的沖擊,供應鏈金融競爭加劇;三是政府對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高度重視。互聯網金融、供應鏈金融將改變傳統金融模式,使資金流更暢通、更透明,加速了金融的市場化改革,使貨幣這種市場要素在市場資源的優化配置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發展供應鏈金融要有四個條件
供應鏈管理是戰略思維,是模式創新,是技術進步。什么是供應鏈?“供應鏈,即生產與流通過程中涉及將產品和服務提供給最終用戶的上游與下游企業所形成的網鏈結構”。什么是供應鏈管理?“供應鏈管理,即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全面規劃供應鏈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并進行計劃、組織、協調與控制”。實施供應鏈管理,有利于改變經濟發展方式,有利于改變企業商業運作模式,有利于實現制造業、農業、流通業、建筑業的產業升級。供應鏈金融也是為此而服務的。
物流成本高,是國民經濟粗放經營的突出表現,中國物流總成本與GDP的比率一直徘徊18%左右(工業化中后期的國際經驗比例為13%左右),發達國家為8%左右,這里有經濟結構的原因,更有物流業、供應鏈管理落后的原因;中國的工業品庫存率為9.4%(發達國家不超過5%);制造業、流通業的物流費用率為8.5%(其中工業為9.2%,流通業為7.6%),而日本企業為4.7%;企業年流通資產周轉率中國為3次左右,而發達國家為8-10次。中國物流的高運輸成本、高倉儲成本、高生產物流成本、高采購成本、高銷售物流成本,還有高信貸資金成本,加上高人力成本,使物流企業生存與發展環境壓力很大。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2013年統計,運輸型物流企業成本下降7.3%,利潤下降39%;倉儲型物流企業成本上升9.4%,利潤下降10%;綜合型物流企業成本上升16.7%,利潤上升12.9%。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中央和國務院一直要求加大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融資力度,中國物流企業絕大部分是中小企業,融資非常困難,而供應鏈金融正是解決這種問題的一個重要支點。
中國的供應鏈金融剛剛起步,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積極探索,大膽實踐,穩妥推進。供應鏈金融的發展要有四大條件:一是供應鏈的構建與優化,二是信息化技術的應用;三是銀行的積極參與;四是供應鏈風險的控制。
中國的供應鏈金融最早起步的是深圳發展銀行,其從2006年開始,提出了總體思路,并實踐了1+N模式。現在,所有的銀行都有了供應鏈金融部,逐步推出了N+1+N模式。如今又提出并推進在線供應鏈金融,一些銀行還與企業合作,推出了專有的供應鏈金融產品(如上海鋼鐵交易中心、寧波阿凡達、深圳怡亞通、深圳年富供應鏈公司等)。供應鏈金融已滲透到鋼鐵、汽車、家電、煤炭、電信、石化、農機、物流、電商等許多行業。銀行向核心企業授信,通過資產擔保、信用擔保等方式為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提供電子化、網絡化、自動化的供應鏈金融服務。服務功能包括供應鏈管理、訂貨計劃管理、收款與發貨管理、融資管理、資金管理、質量管理、信息共享、風險預警等等。
在線供應鏈金融,是銀行將物化的資金流轉化為在線數據,并與供應鏈核心企業對接,向供應鏈上的所有企業提供更便捷的在線融資、結算、理財等綜合融資服務。在線供應鏈金融實際上是電子商務的一種集成創新,通過全面實現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四流合一,形成金融資本與實體經濟及供應鏈中的所有企業的良性互動,形成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生態。
需大力防范供應鏈金融風險
由于中國的供應鏈管理剛剛起步,發展速度很快但并不成熟,市場運作也不規范,必然帶來一定的供應鏈風險。供應鏈風險分兩部分,一部分是不可控的,一部分是可控的。目前中國對供應鏈可控風險的研究滯后,要引起物流供應鏈理論研究部門及企業家的高度關注。
我從2011年到2014年每年出版的《中國供應鏈管理藍皮書》,共推薦了75個案例,有一半運作相當成功,另有一半碰到了很多困難,一些企業家反映,隨著國內外市場環境的變化,供應鏈優化包括供應鏈金融的完善的確是一個難題,這也是造成一些金融機構一直觀望、行動不快的一個重要原因。
如何加大對供應鏈金融的監管,引起了政府部門的高度關注。商務部制定了“動產質押融資監管服務規范”、“動產質押監管企業評估指標”,中鐵現代等企業開發了“金融物流監管管理系統”,一些企業發起成立“供應鏈金融平臺”,這些都是一些很好的兆頭。希望企業間能夠相互交流、相互碰撞,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供應鏈金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