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產業發展
快遞業呼喚“綠色”發展
2016-01-07
“2015年全國快遞件量達200多億,平均一個包裹的包裝箱按0.2公斤計算,產生了40萬噸的包裝箱,可以堆滿20萬個足球場。”在日前的國家郵政局工作會議上,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給出了這樣一組數字,在他看來,快遞業迅猛發展的背后,過度包裝問題也需引起重視,并需要全社會共同治理。
2015年,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匹黑馬,快遞業依然保持著強勁勢頭,全國快遞業務量完成206億件,同比增長48%,最高日處理量超過1.6億件;快遞業務收入完成2760億元,同比增長35%。預計,2016年中國快遞業務量將完成275億件,同比增長34%;快遞業務收入完成3530億元,同比增長28%。
“但快遞業也有一些問題亟待解決,比如包裝和車輛面臨的資源環境壓力日益突出。”馬軍勝說。
2015年底,國家郵政局新聞宣傳中心與北京印刷學院印刷與包裝工程學院、青島研究院聯合發布了中國首部《綠色快遞包裝報告》。報告顯示,國內快遞領域的包裝主要集中在以下七大類:快遞運單、編織袋、塑料袋、封套、包裝箱(瓦楞紙箱)、膠帶以及內部緩沖物(填充物)。
以國家郵政局統計的2014年全年139.6億件的快遞業務量為基數,2014年,全國共消耗約140億張快遞運單、20億條編織袋、55.84億個塑料袋、21億個封套、67億個包裝箱、114.5億米膠帶、20.1億個內部緩沖物。
根據快遞企業、供應商企業提供的數據,由快遞拉動的下游包裝產業總體規模已經在百億元之上,近千家大大小小的企業共同分享這個蛋糕。
如何使這塊大蛋糕實現綠色發展也引起了行業管理部門的重視。
早在2015年全國郵政管理工作會上,馬軍勝便指出,要將“綠色郵政”融入美麗中國建設之中,服務于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大局。
“建設綠色郵政,就是要注重促進郵政業的低碳環保。要通過減少收寄、分揀、封發、運輸、投遞等各個環節對環境的污染和資源消耗,實現郵政業‘低污染、低消耗、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發展。”馬軍勝表示。
據介紹,近年來,國家郵政局大力推廣環保包裝輔材應用,并鼓勵企業技術裝備改造更新,研發推廣使用可降解的膠帶、環保填充物、可再生紙張和環保油墨印刷的封裝用品等物料輔料,引導企業推廣使用可回收利用的包裝材料,倡導用戶適度包裝,加強包裝廢棄物的回收處置管理。
在郵政管理部門的引導和支持下,已經有不少快遞企業開始從生產原料、包裝設計和包裝使用等方面進行減量化,同時嚴把采購關,充分考慮采購的物料環保性,選購環保的包裝產品。
“2016年我們將開展綠色包裝試點工程,試點環保包裝材料應用和分類回收處理,促進資源循環利用。同時拓寬行業新能源汽車應用示范范圍,協調落實相關支持政策。”馬軍勝說。
在“十三五”時期,馬軍勝表示,郵政管理部門還將不斷完善行業綠色發展體制體系。加強郵政業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測算方法研究,建立相應統計監測體系,加快建立綠色郵政評估標準,營造綠色發展政策環境。”馬軍勝說。
但馬軍勝同時也表示,減少快遞包裝污染,還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比如除了快遞企業,商家也要盡量減少過度包裝,而顧客也要不斷提高環保意識,參與到整個回收體系中來。”
來自:人名政協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