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政策法規
兩會前夜,各地競相給快遞業發政策“紅包”
2016-03-03
去年12月,申通將通過借殼上市,在“民營快遞第一股”的競逐賽中搶占了先機。現在來看,正是申通另辟溪徑的上市策略,使競爭對手們如臨大敵,快馬加鞭地跑向資本市場。讓小編數一數,圓通、順豐、中通、韻達、宅急送,加上申通,可以算得上民營快遞的最強陣容。
當人們的目光投向在資本市場“殺得興起”的快遞企業之時,也許很少有人注意到,一大批政策“紅包”也正在向快遞企業靠近——多地政府在新年伊始,陸續發文加大對快遞業的扶持力度,涵蓋了快遞車輛通行、快遞最后一公里、信息化、開箱驗視等熱點和焦點內容。
在小編看來,地方政府的大禮包未引起業界的足夠關注,除了一心不能二用之外,或許是因為這類“紅包”并不鮮見,大家對此習以為常;最為關鍵的是,諸如快遞車輛通行難,提出多年但未見實質性進展。
但是,這次應該有所不同。這屆中央政府對快遞業的重視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去年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理為快遞業代言;去年10月,李克強總理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促進快遞業發展的措施后不久,《關于促進快遞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就出臺了。這被看作快遞業發展進程中的重要量程碑。
而且,此次地方發放的“禮包”有不少涉及基礎設施的內容,這與快遞企業融得資金的用途有不少交集。想知道這些“紅包”中到底有哪些讓快遞企業心動的禮物?下面各位看官就follow me一起拆開“紅包”來看看吧!
禮物一:快遞車輛通行
(1)湖南:湖南省政府出臺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實施意見。意見指出,城市配送車輛通行難、停靠難、裝卸難的問題,制約著電子商務流通的“最后一公里”。各級地方政府要規范物流配送車輛管理,推動城市配送車輛的標準化,制訂并實施城市配送用汽車、電動三輪車等車輛管理辦法,強化城市配送運力需求管理,保障快遞車輛的便利通行。鼓勵采用清潔能源車輛開展快遞配送業務。要求合理規劃快遞配送車輛的路線和快件收發點,對快遞配送車輛采取通行證管理的城市,應明確管理部門和公開準入條件,引入社會監督。
(2)廣東:廣東省商務廳發布的《廣東省電子商務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2016-2025年)》。《規劃綱要》提出,規范物流配送車輛管理,合理規劃物流(快遞)配送車輛通行路線和貨物裝卸搬運地點等內容。
(3)江蘇:江蘇省政府出臺了《關于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實施意見》。《實施意見》提出,規范快遞配送車輛管理。推動城市配送車輛標準化、專業化發展。鼓勵采用清潔能源車輛開展快遞配送業務,支持充電、加氣等設施建設。合理規劃快遞配送車輛通行路線和貨物裝卸搬運地點。對快遞配送車輛采取通行證管理的城市,應明確管理部門,公開準入條件,引入社會監督。
小編梳理各個地方給快遞業的“紅包”時發現,快遞車輛通行是關注度最高的一項內容。近年來,部分地方出臺的“禁電”和“限電”規定,主要是因為快遞用電動車影響城市市容市貌和道路交通秩序與安全。去年10月出臺的《關于促進快遞業發展的若干意見》要求,“對快遞專用車輛城市通行和臨時停靠作業提供便利。各地可結合實際制定快遞電動三輪車用于城市收投服務的管理辦法。”結合《若干意見》的要求,讓快遞用電三輪輕裝上陣,顯然部分地方已經開始行動了。對快遞用電動車采取“通行證管理”的舉措,在不少地已經開始實施,并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當然,這需要以車輛的標準化和專業化為前提的。
禮物二:快遞末端派送
(1)江蘇:推動快遞配送終端建設。支持快遞企業及社會資金投入快遞配送站、智能快遞箱等設施建設。深入推進“快遞下鄉”工程,形成覆蓋城鄉的快遞骨干網和末端投遞網,鼓勵快遞企業通過村郵站疊加快遞服務。規范快遞末端網點備案管理。
(2)湖南:完善快遞配套設施建設,要求城市將快遞配送站、智能快件箱等終端設施建設納入社區發展規劃,引導快遞企業加強末端服務網絡建設。鼓勵快遞企業與學校、第三方因地制宜加強合作,通過設置智能快件箱或快件收發室、委托校園郵局代為投遞、建立共同配送站點等方式,促進快遞進校園。同時鼓勵快遞企業與社區物業、村級信息服務站點、便利店等合作開展派送服務,促進快遞服務向農村延伸。
配送速度一直是快遞企業發力重點,大數據,分撥中心的自動化、信息化,云倉,購買飛機,不一而足。快遞企業作業鏈條前端和中端的種種舉措,有助于提速包裹配送,但是包裹最終都需要末端網點,遞送至收件人手中。末端派送能力對快件時效的影響不言而喻。因此,越來越多的快遞企業通過多種形式,加強末端網絡的建設。借政府在快遞派送末端上給予的扶持政策的東風,獲得更多“紅包”,會使快遞末端派送速度更上層樓。
需要指出的是,有的地方政府的“紅包”中重點提及了鼓勵快遞企業采取合作的方式,加強農村末端網絡建設。這對正在積極踐行“快遞下鄉”的快遞企業,將助力其提升農村地區的服務能力。
禮包三:信息化建設
四川:四川省印發的《關于加快電子商務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建設全省物流大數據中心,構建智能化的物流通道、倉儲體系和配送系統,提供精準、可控、高效、集約的物流服務。
江蘇:支持快遞信息平臺建設。推進電子商務與物流快遞協同發展,推動跨地區、跨行業的智慧物流信息平臺建設,支持物流快遞企業與電子商務企業共同開發運用物聯網相關技術,加快推廣無線射頻識別等應用。
信息化是現代物流的靈魂,對時效性要求更高的快遞更是如此。“通達系”中成立最晚的中通快遞,這幾年的迅速崛起,信息化方面的大手筆投入功不可沒;去年“雙11”期間,菜鳥網絡的一系列大數據產品,讓快遞企業面對海量包裹時多了一份從容。在此番民營快遞的融資潮中,多家企業將信息化建設作為募得資金優先使用領域。申通的“信息一體化平臺項目”,天天的“信息系統的建設和升級”,韻達與多方的戰略和資本合作,目標之一便是為“信息化自動化全面升級”提供保障。“信息化建設”這個禮物,真可謂是一場“及時雨”。
禮包四:安檢設備購置補貼
北京:北京市政府決定一次性給予市郵政業財政補貼1.005億元,專項補貼全市快遞企業購置安檢設備。
河南:河南省政府一次性給予全省郵政業財政補貼4500萬元,用于全省快遞企業X光安檢機購置,以加強全省寄遞渠道安全監管。
廣東:廣東省政府決定一次性給予財政補貼7500萬元,專項補貼全省寄遞企業購置安檢設備。同時,廣州市政府決定安排980萬元財政資金支持全市寄遞企業配備X光機。
吉林:吉林省政府決定一次性給予省內寄遞企業專項財政補貼908萬元,由省、市財政按6:4的比例分擔,用于企業X光安檢設備購置,
江蘇:江蘇省政府出臺政策,對全省寄遞企業購置X光機實行一次性以獎代補。省、市兩級財政將劃撥專項資金約6000萬元用于補助企業購置安檢機。
海南:海南省對全省寄遞企業新購置的x光安檢機按照購置金額的50%給予財政補助,補助資金由省財政統一撥付,補助金額約800萬元。
“設備購置”也是快遞企業融得資金的主要用途之一。近年來,相關部門屢次強調,要求物流快遞企業執行收寄驗視制度。如,去年15部委發文要求快遞企業落實100%先驗視后封箱、100%寄遞實名制、100%X光機安檢。對快遞企業來說,在全行業無死角地實施快遞實名制,不僅需要解決客戶配合和快遞員執行力度問題,還需要破解資金瓶頸。一臺X光安檢機,少則幾十萬元,動輒上百萬元。因此,政府補貼多少可以緩解快遞企業成本投入的壓力。當然,這種補貼不可能是雨露均沾,至于你能獲得多少補貼,就各憑本事了。
來自:第一物流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