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國家鐵路日均裝車15.26萬車,同比增長3.4%;單日裝車、卸車最高達到170867車、183971車,聯袂刷新歷史紀錄。被稱為宏觀經濟尤其是實體經濟運行“晴雨表”的貨物發送量累計完成16.93億噸,同比增長3.6%。
不懼疫情風浪,中國經濟運行穩中向好的勢頭,如同這火熱盛夏,不可阻擋,活力十足。今年上半年,被稱為宏觀經濟尤其是實體經濟運行“晴雨表”的貨物發送量累計完成16.93億噸,同比增長3.6%,一路飄紅的指標向世界釋放出中國經濟動能恢復的積極信號,彰顯出中國經濟發展的強勁脈動。
逆向而行,鐵路貨運跑出“加速度”。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全社會物流總需求疲軟,加上公路免收通行費政策對鐵路貨運市場形成沖擊,鐵路貨源不穩定、不確定,困難、壓力交織。于此背景下,鐵路貨運要“逆向而行”,唯一辦法就是用高質量發展去創造更大的騰挪空間。對鐵路貨運來說,大宗物資運輸是重頭戲和“龍頭”,而煤炭則是重中之重、關鍵所在。抓好煤炭“公轉鐵”運輸,就牽住了貨運上量的“牛鼻子”。半年來,鐵路貨運系統協調主要發電企業盡量借力鐵路發運電煤,通過穩定煤炭運輸來穩定貨運基本盤。數據最有說服力:大秦鐵路6月份總運量就達到3895萬噸,同比增長8.7%,并創下單日運電煤138.42萬噸的歷史新高。太原局集團公司貨物發送量也創出單日229萬噸的歷史新高……鐵路貨運是經濟的重要“晴雨表”,貨運運量提升表明我國經濟逐漸擺脫疫情影響,開始走向正軌,中國經濟發展韌性和活力進一步彰顯,也讓我們對于下半年中國經濟充滿了自信和期待。
逆勢增長,中歐班列為經濟復蘇“添動力”。隨著國際疫情的擴散,物流運輸“堵點”和供應鏈“斷點”逐漸從國內轉移至國際,出口訂單“痛點”從產能不足變成國際市場需求萎靡以及交通不暢,這使眾多外貿企業面臨著嚴峻挑戰。面對全球貿易“寒流”,中國鐵路始終將保證中歐班列穩定運行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全力以赴支持外貿企業保市場、保訂單,通過精準施策、制定“一企一策”,助力企業打通“堵點”、補上“斷點”、緩解“痛點”。與此同時,強化口岸運輸組織,加強與海關和境外鐵路的溝通協調,促進中歐班列開行數量和貨物發送量在疫情期間實現了逆勢增長。上半年,中歐班列累計開行5122列,同比增長36%;發送箱46.1萬標準箱,同比增長41%;單月開行數量連續4個月刷新歷史紀錄,5、6月份連續突破1000列,6月份達到1169列,創單月開行數量最高紀錄。中歐班列穩舵奮楫,沖破疫情風浪,實現快速增長,不僅為穩定國際供應鏈、產業鏈提供了重要支撐,更為中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的穩定、健康、持續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化危為機奮力搏,打好今年的經濟“下半場”?!爸袊洕且黄蠛?,不是一個小池塘?!痹谶@個形象比喻背后,既有對中國經濟處于一片藍海的期待,更有在危機環境之下去擊楫奮進的堅定。中國鐵路作為國民經濟的“大動脈”,在當下國際疫情持續蔓延,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加劇,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顯著增多的復雜局面下,必須要更多的了解全球市場需求,主動適應當前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加快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堅持目標引領和問題導向,積勢蓄勢謀勢,識變求變應變,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圍繞做好“六穩”、落實“六?!?,正確處理穩與進、危與機的關系,持續加大貨運能力有效供給,不斷提升貨運服務品質,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多作貢獻,推動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來源:中國山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