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山東國際大宗商品交易市場平臺在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正式啟動。該平臺由山東能源集團、山東港口集團與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管委共同發起,將面向全球貿易商、生產者和投資者,提供油氣煤、棉花、橡膠等國際大宗商品交易,是集大宗商品現貨交易、結算、交收及供應鏈金融服務于一體的綜合平臺,填補了中國大宗商品市場、特別是東北亞地區綜合性現貨交易平臺空白。
據了解,山東港口青島港(以下簡稱“青島港”)是中國最重要的大宗商品交易與集散地之一。2020年,該港口進口原油占中國18.2%、進口紙漿等占中國18%、進口天然及合成橡膠(包括膠乳)占中國55%、進口棉花占中國2/3以上,青島口岸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橡膠交易口岸和中國最大的棉花進口口岸。
“該平臺將積極發揮青島港的區位、航道和海鐵聯運等優勢,做好大宗商品進口、儲運、交易,增強應對未來世界經濟周期性波動、穩定產業鏈供應鏈的能力,減緩價格上漲向下游傳導。”青島自貿片區管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山東國際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將有利于國家大宗商品保供穩價,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與新經濟發展。
啟動儀式上,山東國際大宗商品交易平臺還收獲了10家合作伙伴,泰國聯潤橡膠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聯潤橡膠有限公司總經理申洪亮表示:“平臺為企業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和交易場所,將改變過去海外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圈內交易’的傳統模式,對企業和天然橡膠行業發展意義重大。”
據了解,該平臺以數字科技賦能大宗商品,上線了基于區塊鏈技術、以電子存貨倉單質押融資盤活存量的“貨兌寶”平臺,啟動全國性可流轉倉單體系建設,落地中國唯一的公共性倉單信息登記平臺——中倉登倉單信息登記服務平臺。
同時,該平臺構建大宗商品領域內的交易、結算、倉儲、物流、交割及供應鏈金融等一攬子服務。平臺啟動當天,山東國際大宗商品交易平臺的可信數字倉單系統也同步上線,與上海期貨交易所共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期現聯動的大宗商品市場。
該平臺還通過與銀行間市場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開展優質、高效、安全、便捷的跨區域、跨銀行大宗商品現貨交易清算結算服務,為供應鏈金融服務創新發展提供支撐。
業內專家表示,山東國際大宗商品交易平臺搭建面向東北亞多層次、多品類、多模式的交易平臺,更有效率地實現國內外市場聯通,推動大宗商品貿易集聚高效發展,助力青島港加速向貿易港轉型,建設面向東北亞的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
據悉,近年來青島港加速由運輸港向貿易港轉型。此前,青島海關與上海期貨交易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建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橡膠監管信息平臺。去年,青島港開創中國保稅原油混兌調和業務先河,成功開啟保稅原油國際中轉、復運出口業務,啟用青島董家口原油期貨交割庫,進一步完善了港口功能。青島港還成功實現外錨地供油、國產低硫油出口退稅及保稅船舶供油等業務突破,2020年度船供油業務量同比增長85%。
今年6月7日,中國北方國際油氣中心落戶青島國際郵輪港區,中心將打造集交易、信息、金融、物流于一體的功能體系,建設服務市場的專業平臺,積極承接國際期貨市場的保稅交割倉市場,打造國際油氣、化工品等大宗商品內陸口岸的物流集散基地和產業政策高地,逐步實現亞洲區域性大宗商品定價的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