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沿黃流域唯一的沿海省份,山東充分發揮黃河流域最便捷出海口優勢,堅持東西雙向互濟、陸海內外聯動,把出海口搬到內陸城市家門口,支撐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在河南駐馬店華駿鑄造廠,一批輪轂正在加緊裝入鐵路集裝箱,即將通過班列發往山東港口青島港。華駿的輪轂以出口為主,以往大都從寧波舟山港走海運。公司總經理李世杰說,“由于集裝箱不好定,現在是壓了很多貨。這一段時間主要寧波港可能是量太大了,經常是去了以后有時候趕不上船期,多的時候壓差不多半個月。”
駐馬店距離沿海港口上千公里,加上疫情影響,外貿集裝箱短缺。不僅集裝箱難以調撥,就算到港,艙位也很難保障,出口企業大都面臨著同樣的境況。駐馬店市福源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劉保華說,“每個企業的都比較零散,所以說在港口的話語權都不大,他們拿到艙位也很難。尤其現在海運緊張,箱子是個很大的問題,我們拿到艙位最短的時候可能只給你兩天的箱時期,所以說我們訂完艙貨也到不了。”
運不出去、上不了船成為當地外貿出口的堵點。而此時,處在黃河流域出海口的山東也在雙向發力,出臺意見支持黃河流域大通道建設,推動沿黃地區合作建設50個內陸港。山東港口主動靠前一步,啟用駐馬店內陸港,拿出專門的艙位和班列開拓市場。山港陸海國際物流(鄭州)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杜坤說,“單純的寧波一個港口,現在已經沒法滿足客戶的全部的整體的出口需要了,我們也抓住這個機遇,為客戶尋找一個新的物流通道,而且把我們優質的服務,港航鐵貨4方面全部的資源集中在一起,搭建一個平臺,形成全部的信息流對接。”
在實際調研中,港口物流發現,內貿流轉的鐵路箱比較富裕,于是他們先用鐵路箱把貨物運到港口,然后以山東港口的平臺協調船公司留足艙位,這樣一來,雖然增加了一次港內倒箱的程序,但費用基本持平,時效卻大幅提升。山東港口物流集團青港物流海鐵聯運中心經理程琦說,“如果通過鐵路直接操作海運箱的話,它需要15天左右。改變了操作模式,利用駐馬店本地的鐵路箱直接進行將貨物裝箱,通過鐵路運輸到港口,在港口進行倒箱換裝作業。制定不同的物流方案,搭建便捷高效綠色的出海通道。”
打通堵點,華駿打算今年訂單的一半走山東港口。隨著市場份額不斷增長,從駐馬店內陸港發往山東港口的班列,由過去的一個月兩三車快速提升到一個月兩整列。山東港口陸海國際物流集團黨委副書記、董事、總經理冷冰表示,“山東港口不僅是山東的港口,更是沿黃流域這些省外的出海口。我們還給當地引入我們的一些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包括一些產業鏈上的加工企業,生產制造企業,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最終我們要實現互惠互利,合作共贏。”
圍繞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山東全力做好“打通”和“連接”文章, 加快推動青島至鄭州、西安、蘭州、西寧的“一字型”大通道建設,提升瓦日、新菏、兗日、德龍煙鐵路集疏運能力,提高中歐班列(齊魯號)運行質量和效率,暢通東聯日韓、西接歐亞的國際大通道,以沿黃達海大通道大樞紐大網絡的交通新格局,強力支撐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來源:山東新聞聯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