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市政府有關部門、單位,各高等院校:
為促進我市現代物流業快速健康發展,將區位優勢轉化為物流優勢,充分發揮現代物流的戰略性、先導性作用,聚力打造區域性現代物流節點城市,經市政府同意,提出以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將現代物流產業發展與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三個走在前”重要指示要求相結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主動融入“一帶一路”,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等重大機遇,推動德州物流業向現代物流和供應鏈方向創新發展,持續降本增效,實現物流業新舊動能轉換,打造內外開放、暢通高效、綠色環保、便民惠民、規范有序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
二、總體要求
立足我市產業基礎和區位優勢,以做大做強物流產業、助力服務一二三產業、輻射周邊城市、鏈接交通干線百余城市為發展目標,搶抓戰略機遇,強化省會區域物流副中心、山東北部物流集散門戶、多式聯運周轉中心、商貿物流交易中心四大功能定位,堅定實施大倉儲、大運輸、大配送、大市場、大樞紐、大數據六大戰略,構建立足魯西北、輻射冀東南、對接省會經濟圈、服務京津冀的區域性現代物流節點城市。
三、重點發展方向
(一)鼓勵做強多式聯運。推進“六個一”多式聯運體系建設,實現不同運輸方式在操作規范等方面的對接和統一,支持建設多式聯運公共信息平臺,推動多式聯運信息共享。擴大“兩步申報”應用范圍,對適用“兩步申報”企業,提供一對一幫扶指導。對入選國家級多式聯運示范工程,給予入選企業50萬元一次性獎勵。〔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交通運輸局、德州海關,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
(二)鼓勵做優冷鏈物流。加強冷鏈物流基礎設施標準化和信息化建設,鼓勵農產品批發交易中心建設標準化生鮮冷藏、冷凍食品配送中心。鼓勵企業按照國家標準要求購置冷鏈物流設施、冷藏車,對專業從事生鮮冷藏、冷凍食品配送的合法物流車輛,給予市內通行和停靠等便利條件。支持農村冷鏈物流體系建設,對在農村建設的保鮮倉儲、高標冷庫等設施用電,可實行農業生產用電價格,冷鏈物流項目生產性電氣用能與工業同價。對評為國家三星、四星、五星級的冷鏈物流企業,分別給予10萬元、30萬元和5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升級企業給予級差獎勵。〔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城管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公安局、國網德州供電公司,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
(三)支持發展保稅物流。圍繞外向型經濟和產業發展需要,重點發展保稅物流、保稅加工、跨境電商等保稅服務。支持進出口企業入駐保稅區,利用保稅倉庫、堆場、標準廠房等設施從事生產經營,進行一線進出口貨物報關。〔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德州海關,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
(四)鼓勵升級商貿物流。鼓勵企業建設貨源統采統配信息服務平臺,提升拓展平臺信息發布、交易撮合、跟蹤追溯、大數據支持等功能。鼓勵限額以上的傳統商貿企業更新、改造物流基礎設施,會計年度投資300萬元(含)以上的,給予20萬元一次性獎勵。〔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市大數據局、市國資委,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
(五)鼓勵做大電商物流。積極引進國際、國內知名電商總部、區域總部或區域性服務功能設施落戶我市,優先列入市重點項目,優先保障用地。鼓勵現有物流園區發展電商業務,對形成規模的物流園區內的電子商務年銷售額首次達1000萬元的企業和平臺,分別給予1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市國資委、市郵政管理局,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
(六)鼓勵做精智慧物流。支持企業建設智慧物流供應鏈平臺,對新建或提升改造的園區型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產品服務型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按實際完成投資額10%給予一次性補助,單個企業最高補助不超過20萬元。對供應鏈平臺企業和主管部門認定的網絡貨運平臺企業,自入駐我市起3年內,會計年度營業額達到1億元、5億元和10億元以上的,分別給予10萬元、30萬元、5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升級企業給予級差獎勵。〔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市大數據局、市郵政管理局,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
(七)引進培育總部經濟。聚焦多式聯運、冷鏈物流、保稅物流等重點領域,圍繞天衢新區總部經濟聚集區建設,高層次引進國內物流業頭部企業,積極引進世界500強、中國100強的物流企業,國際貨代、供應鏈管理等現代物流企業和五星級冷鏈物流企業。發揮頭部企業在產業鏈、資本鏈方面的帶動作用,實現以商招商。對在我市新增設立省級總部或區域總部法人的物流企業,給予50萬元一次性獎勵。〔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商務局,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
(八)支持企業做大做強。對取得國家5A、4A和3A級物流企業,分別給予50萬元、30萬元和1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升級企業給予級差獎勵。鼓勵物流企業誠信守法經營,對新評為國家AAA、AA、A信用等級的物流企業,分別給予30萬元、20萬元、10萬元一次性獎勵。鼓勵物流企業規模化發展,對新增的規模以上物流企業,給予總額20萬元獎勵(分2年連續獎勵,每年獎勵10萬元)。〔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統計局,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
(九)推動企業主輔分離。支持實體企業、大型工業企業發展內部供應鏈,實施主輔分離,向獨立的現代供應鏈企業轉型發展。對工業企業剝離物流業務后新設立的物流企業,自分離3年內,會計年度營業額達到2000萬元(含)以上的,給予20萬元一次性獎勵。〔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統計局、市稅務局、市商務局,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
(十)鼓勵企業集聚發展。落實“一縣一園”規劃,各縣(市、區)要規劃配套建設綠色安全、規范運行的專業物流園區。對當年新引入中小微企業入園數量達到50家、100家的物流園區,分別給予10萬元、20萬元一次性獎勵。鼓勵商家、企業自愿成立“統一收銀、統一核算、統一報稅”的公司,并納入“規上”“限上”統計。〔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統計局,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
四、強化保障措施
(十一)探索物流企業融資新模式。鼓勵國有企業加大物流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通過發行政府專項債券等方式,促進現代物流業發展。充分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在破解物流企業融資難問題中的作用,物流企業融資擔保享受市相關政策。〔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人民銀行德州市中心支行、德州銀保監分局,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
(十二)加強物流人才培養。多層次培育我市物流人才,提高從業人員素質。鼓勵各高等院校、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開設物流專業,依托院校、職業技能培訓機構、行業協會對現有工商企業、物流企業的在職人員及政府有關部門管理人員進行培訓。〔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教育體育局,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
(十三)強化用地供應保障。對全市規劃的物流園區(中心)范圍內的物流建設項目和市級以上重點物流建設項目,優先納入全市年度土地利用計劃和供應計劃予以保障,在辦理規劃、用地等手續時開辟綠色通道,提高辦事效率,限時辦結。物流園區用地執行工業和倉儲用地標準,并適當保留部分工業綜合用地。落實《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關于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實施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20〕10號)要求,國土空間規劃確定為工業、商業等經營性用途,并經依法登記的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土地所有權人可以通過出讓、出租等方式建設物流基礎設施;在符合規劃、不改變用途的前提下,對提高自有工業用地或倉儲用地利用率、容積率并用于倉儲、分撥轉運站等物流設施建設的,不再增收土地出讓價款。(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自然資源局、市交通運輸局)
以上條款適用于在我市登記注冊和繳納稅費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各類物流企業,符合條件的物流企業除申請享受本意見的獎勵外,可享受招商引資等其他扶植政策,但不得重復享受同類型的獎勵政策。涉及財政的支持政策,由市、縣兩級按現行財政體制分級負擔。
物流企業申請享受上述獎勵,應向所在縣(市、區)有關主管部門申報,經縣(市、區)主管部門審核確認符合相關條件,報市發展改革委核準后組織實施。
本意見自印發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3年12月31日。有效期滿或有關政策依據發生變化的,根據實施情況予以修訂。
本意見由市發展改革委負責解釋。
德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2年1月27日
(此件公開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