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門回望千峰涌,港口雄開萬里流。
素有“運河之脊”美譽的濟寧,走過“因運河而興,憑煤炭而盛”的時光,如今借助打造現代港航物流高地迎來發展高光時刻。
今年上半年,濟寧全市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2831.6萬噸,同比增長30.2%;集裝箱吞吐量2.3萬標箱,同比增長168.9%,亮點紛呈、捷報頻傳的背后是現代港航物流已成為推動濟寧城市產業升級、創新發展和功能提升的重要引擎,為濟寧爭先進位和高質量發展提供著堅實支撐。
發展現代港航物流影響的不僅僅一座城市的服務能級,濟寧市委書記林紅玉言簡意賅的指出,強力推進現代港航物流發展,發揮濟寧內河航運優勢,建設億噸大港口、發展億噸大物流、培育千億大產業,建設山東對內陸和國際開放橋頭堡。
隨著現代港航物流這艘貫通內外的“巨輪”遠洋,濟寧這座山東“文化高峰”,“內陸”變推動雙循環的“前沿”……
因地制宜謀發展 “強港航”再塑榮光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
我國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交通運輸事業得到空前發展,港口作為交通運輸的樞紐和對外交流的窗口,在促進國際貿易和地區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加明顯。
只是,發展現代港航物流很重要的一個條件是有基礎,在這一點上,濟寧優勢得天獨厚。
濟寧是京杭運河最北端通航城市,是“北煤南運、南貨北調、集裝箱運輸”的大型物流集散地,發展現代港航物流既有優良的自然條件,也有現實發展需求。
元明清時的運河管理的最高機構——運河總督河院署,很長一段時間是設在濟寧,這讓濟寧的內河航運有了較為雄厚的基礎。
有了基礎并不意味著發展的一帆風順,需要強規劃引領和推進落實創新。
2019年12月,濟寧市委市政府立足京杭運河黃金水道獨特優勢,站在“強港航、暢物流、興產業”的角度,作出了“以濟寧能源為主體,以梁山港為龍頭,組建濟寧港航發展集團,整合全市港航資源,全力打造北方最大的內河航運中心”的重大決策部署,并成立由市委領導牽頭的港產融合發展工作專班,逐步拉開了濟寧港航產業大發展的序幕。
緊隨其后,濟寧國資委開始對濟寧之前的內河航運資源發起重組、整合。
2020年5月,濟寧國資委所屬企業濟寧能源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濟寧港航發展集團,用它來牽動整個濟寧港航經濟的整體發展,拉開了濟寧港航產業大發展的序幕。
一年半的時間里,整合濟寧全市優質港口資源3家,形成貨物吞吐能力3300萬噸/年,江北最大的內河港口梁山港建成通航,單日吞吐量突破4萬噸。
以此為破題,濟寧港航發展集團進一步發揮牽引帶動作用——梁山港、龍拱港、躍進港、太平港實現增量提質,吞吐翻升。
同時,濟寧市國資委落實濟寧市委“大抓產業、大抓制造業”的部署要求,充分利用水運成本低的優勢,為制造業等實體經濟服務,積極尋找、對接實體經濟上下游企業,先后承接了河北邯鋼集團、聊城信發鋁電、東宏管業、西王鋼鐵等大宗貨物物流運輸,極大的降低了成本,聯通了河北、山東、湖北、安徽、江蘇等省的部分中心城市和產業園區,有效推動產業聚集和承接產業轉移。
經過近幾年的發展積累,濟寧全市港航物流發展到了乘勢而上、跨躍升級的關鍵階段。
一個標志事件即2021年,濟寧全市港口貨物吞吐量突破4600萬噸,同比增長10%,穩居全省內河首位,并成功超越威海、濰坊、濱州等沿海城市大港,躍居全省港口第5位,內河航運超海航,這是濟寧的高光時刻。
而為了進一步推動現代港航增量提質、加快發展,濟寧市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了“堅定不移實施現代港航物流突破戰略”,并調整成立市現代港航物流發展指揮部,舉全市之力發展現代港航物流,推動內河航運打破梗阻、擴能升級、全面復興,建設山東對內陸和國際開放橋頭堡,爭創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
行動緊隨其后,濟寧市委市政府著眼將港航產業資源轉變為發展優勢,出臺了《濟寧港總體規劃(2035年)》,劃定了全市港口岸線,將濟寧港劃分為8個港區,確定了各集疏運通道,為濟寧港發展與建設、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港口岸線資源提供了指導和依據。
在此基礎上,市級層面又相繼印發了《濟寧市現代物流產業發展“三年(2021-2023)行動計劃”》《濟寧市綠色港口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等一系列文件,加快推動了全市港航物流蓄勢升級。
這些行動為濟寧港航物流實現高質量發展奠定了關鍵基礎,也是前文提及的今年亮眼數據的重要推力。
創新有方提效率 “暢物流”貫通內外
一座城市的發展,需要因時而變,因勢利導,在濟寧奮力實現 “跨入全省發展第一方陣”的發展征程中,現代港航物流提升了濟寧的發展空間。
在位于濟寧市梁山縣的梁山港,一趟來自陜西曹家貨場車站的運煤列車緩緩駛入碼頭,車上3000多噸煤炭通過地下運煤廊道,運送至儲煤棚內等待裝船運往江蘇沭陽熱電廠。
“梁山港是山東煤炭保障供應的主力軍,也是連接西部煤源產地和長江三角洲地區的重要港口物流樞紐。通過‘公路+鐵路+水運’多式聯運,產自山西、陜西、內蒙古等地的煤炭從瓦日鐵路運到梁山港,再通過京杭大運河運往南方。”濟寧港航梁山港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哲說,今年上半年,梁山港累計集港量達900多萬噸。
作為“無中生有”的運河港口,梁山港托連接我國東西部的重載煤運鐵路通道“瓦日鐵路”與京杭大運河交匯于梁山境內的特殊位置而建。
2021年4月9日,梁山港多式聯運項目一期工程正式通航,形成“公鐵水”多式聯運格局,將京杭運河通航里程向北延伸了17km,上通瓦日鐵路,下達京杭運河,梁山港占據了西煤東運咽喉要地,吸納晉陜蒙的優質煤炭資源,不僅是山東煤炭保障供應的主力軍,還能沿運河入長江,輻射江浙滬,成為連接西部煤源產地和長江三角經濟區的重要港口物流樞紐,標志著濟寧市開辟了通江達海、連接全國的對外開放新通道。
這也表明了濟寧內河航運迥異于傳統意義上的水運,而是公鐵水聯運的多式聯運,這是“暢物流”的重要手段。
公鐵水聯運遠沒有讓濟寧滿足——濟寧明確了全力打造“公鐵水空海”多式聯運全國交通樞紐城市的戰略定位,并因勢利導全力加快航運提標升級、拓展物貿市場版圖,進一步“暢物流”。
目前濟寧已在北京、上海等城市設立5個上下游辦事處,強化了與上海泛亞、中谷、安通等大型企業合作,深化了與湖北、江蘇港口集團和廈門象嶼等貨運市場聯系,今年以來,濟寧新開發上下游客戶40余家,物貿網絡輻射全國19個省份,成功開通8條集裝箱航線,濟寧能源外貿集裝箱航線(濟寧到越南胡志明市)成功首航,現代港航物流的快速發展有力助推了濟寧服務和融入雙循環發展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濟寧不斷在港航智慧化、智能化方面的努力,大力強化數字賦能港航,這不僅讓港航物流板塊有了新增長點,也帶動倉儲以及郵政等服務業務持續增長。
2021年11月26日,濟寧智慧港航綜合調度指揮中心建成并完成設備調試,這是山東省內河首個智慧港航綜合調度指揮中心。
智慧港航綜合調度指揮中心是濟寧數字港航管理與服務的中樞,現轄區180公里主航道、45家港口、7座船閘、7300余艘船舶可視化在線動態監管,同時具備水上應急搜救指揮、船舶通航服務、港航污染防治、港航大數據展示等多項功能。
與智慧港航綜合調度指揮中心互為支撐的是,濟寧市創新研發了智慧港航“濟港通”服務平臺,有效解決“港航服務數據分散、船貨信息存在壁壘、服務平臺多且功能單一”等問題,全面打通“信息服務最后一公里”問題,每年為港航企業和船員節省10%以上的物流成本。
得益于這些努力,今年1-6月份,濟寧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長41.3%,拉動規上服務業增長18.8個百分點,增長貢獻率達到67.1%。主體企業濟寧能源港航板塊實現營業收入156.56億元,是去年同期的5.6倍,港口吞吐量932.01萬噸,同比增長57.52%,集裝箱運輸2.07萬標箱,是去年同期的11倍。
并且,依托4大重點港口,濟寧規劃建設了龍拱港智慧化集裝箱碼頭項目、港航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港航運輸裝備和集裝箱制造基地、梁山港金屬材料加工基地等諸多前瞻項目。
隨著濟寧港航船的汽笛越飄越遠,濟寧美好的明天越來越近。
港產融合助崛起 “興產業”以港強市
“港興城興,以港興市”,港口物流業對區域經濟發展,城市化建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的穩定繁榮所產生的影響己越來多地被人們認同,無論是省內的日照市,還是國內的上海、寧波等地,港產融合促發展顯而易見。
這一點,“舉全市之力發展現代港航物流”的濟寧早已明白。
濟寧因運河而興,這為內河航運造就了基礎。而濟寧的優勢資源并非只有“黃金水道”這一條,煤炭資源同樣也是,重組前的兗礦集團煤炭主產地之一就在濟寧,這也讓濟寧工業實力雄厚。
當工業制造業和內河航運在濟寧“相遇”,濟寧以港產城融合實現資源的“大融合”。
“能源基礎和條件造就了濟寧產業的發展,濟寧的第二產業,尤其是制造業、實體經濟,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有了良好的基礎”,作為親歷者和重要推動者,濟寧市現代港航物流發展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市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張猛表示,“在這種情況下,加上運河內河航運,雙方結合是‘比翼雙飛’,這也是我們為什么要提港產城融合一個重要原因”。
有鑒于此,前期為加速以港聚產、港產融合,濟寧高標準編制《濟寧港產融合發展規劃(2021-2035)》,旨在推動港口與腹地產業板塊高效協同、深度融合,帶動產業聚集、承接產業轉移、落地重大項目,切實抓好港產融合發展空間的科學合理管控。
緊隨其后,濟寧以港聚產、港產融合,規劃建設了梁山京杭多式聯運物流園區、龍拱集裝箱示范園區、躍進臨港產業園區、鄒城臨港產業園區、微山臨港產業園區五大產業園區。
如今在龍拱港港產融合示范區,結合安居煤礦整體規劃,濟寧通過發展現代物流、綜合商貿和高端服務產業,打造港、產、居、游四位一體的現代化港產融合片區,構建“以港聚產、以產興城、以城育港”港產城融合發展新格局。
在“港產融合”的大方向下,港口泊位的現代化提升、鐵路專用線建設成為龍拱港建設的兩大關鍵所在。
“我們對標青島港、日照港等自動化程度較高的海港,打造集裝箱專業化、自動化的內陸港口。”濟寧港航龍拱港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志國介紹,堆場配置4臺自動化軌道吊,采用光纖+5G傳輸模式,配置箱號識別、高精度定位等先進系統,可以實現遠程操控抓箱放箱,1名司機可同時操控4臺軌道吊,作業效率比傳統方式提升80%。
目前,龍拱港二期工程計劃建設7個2000噸級泊位、約9.37km鐵路專用線和5000余畝臨港產業園區。項目整體建成后,龍拱港可形成1500-2000萬噸年吞吐能力。
不止龍拱港在打造港產融合示范區上有亮點,隨著梁山港生態圈不斷擴大,帶動了周邊鋼鐵加工、集裝箱制造等產業集聚,逐漸形成港產融合發展,其中鋼鐵物流加工基地建設項目今年正式投產,擁有5條高強鋼加工生產線,具備年加工能力50萬噸,形成以鋼材運輸、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產業集群。
濟寧的躍進港、太平港提升改造工程項目等也正加緊推進,后期將逐步形成北有梁山、南有微山、中有龍拱、躍進的“三點一線”項目帶動格局,實現連點成線,著力打造大運河文化經濟帶的發展先行區、產業聚集區、轉型升級示范區。
港航物流“主體”——濟寧能源發展集團則發揮帶動引領作用,在招商引資上全面發力,先后引進陜煤化、中船集團、中交建集團等世界500強企業和森達美集團、香港中華煤氣等外資企業,與20余家戰略伙伴簽署合作協議,有力加速了制造業、物流貿易、信息服務等臨港產業集聚。
濟寧能源發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廣宇表示,濟寧能源發展集團突出物貿引領,整合“港口、船舶、航道”資源,大力發展物流貿易、數字化經濟,狠抓金融賦能,助推濟寧港由裝卸港向物流港、貿易港、金融港轉型,打造我國北方最大的內河航運中心。
舟大者任重,馬駿者遠馳。
陜西、山西精煤經瓦日鐵路,在梁山港下火車,然后順京杭運河奔赴南方;金鄉縣生產的化肥裝集裝箱,在躍進港上船,經京杭運河至江蘇鎮江;3000噸小麥裝集裝箱,在濟寧躍進港碼頭裝船南下……
通江達海,深處“內陸”的濟寧再塑榮光,成為推動雙循環的“前沿”,全力向現代港航物流高地奮進,建設山東對內陸和國際開放橋頭堡已迎來曙光……
來源:鳳凰網山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