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匯聚中國夢
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帶領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來到中國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總書記站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照片前發表了重要講話:“現在,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
中國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記錄了中國人民在屈辱苦難中奮起抗爭,為實現民族復興進行的種種探索。圖為展館內的巨幅雕塑。圖源:《光榮啊,共青團——中國共青團百年史話》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夢的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共青團中央在全國青少年中廣泛開展“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活動開展當年就舉行了萬余場宣講交流、覆蓋350多萬個基層團組織的主題團日、“我的中國夢——青春故事會”講述分享、各平臺網絡新媒體宣傳等活動,吸引了億萬青年直接參與。
一代代航天青年在黨的堅強領導下,用行動詮釋責任與擔當。后浪奔涌,未來可期,航天青年正演繹著無限精彩。圖為“嫦娥五號”任務連接器系統指揮員周承鈺和同事們在一起。圖源:《光榮啊,共青團——中國共青團百年史話》
2013年5月4日,這是進入新時代的第一個五四青年節。習近平總書記滿懷著對廣大青年的深厚感情和殷切期望,來到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參加共青團“實現中國夢,青春勇擔當”主題團日活動,參觀空間技術成就展覽,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共度節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大青年要勇敢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努力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總書記的殷切期望和深情囑托,更加堅定了廣大青年為實現中國夢而不懈奮斗的信心。
內蒙古青年米吉格把青春夢想放飛大草原,帶領牧民們共同致富;中國地質大學2011級碩士研究生陳晨把青春夢想放飛珠穆朗瑪峰,成為我國首個成功登頂珠峰的在校女大學生;解放軍陸軍軍官學院學員曾昇銓把青春夢想放飛軍營,把“練打贏、當精兵”作為不懈追求;河南農業大學農學院2011級碩士研究生王靈光把青春夢想放飛農村廣闊天地,參加全國“挑戰杯”創業計劃競賽并獲得金獎,同時,他把科研成果轉化到農業生產中去,不但節約了生產成本,而且增加了糧食產量,為農民創收……當一個個奮斗的青春向我們走來的時候,他們所匯聚的就是偉大的中國夢。
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武裝新時代中國青年
“青年大學習”:“青年大學習”的形式非常豐富,包括理論中心組學習、專家授課、專題培訓、學習講堂、主題征文、線上答題等,僅2018年,各級團組織開展的各類學習教育活動就達230萬場次,數億人次參與。“青年大學習”網上主題團課還推出“短視頻 + 互動問答”的形式,吸引了更多的年輕人參與。
青年大學習2022年第29期: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
“青馬工程”:2007年,團中央啟動實施了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簡稱“青馬工程”),被納入《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成為“青年思想道德”領域“加強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措施之一。截至2020年,各級“青馬工程”共培養近200萬人,在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在青年中廣泛傳播、加強青年政治骨干培養的實踐探索等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
“青年講師團”:為了更好地傳播黨的聲音,激發青年力量,各種形式的青年宣講隊伍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一大批來自各行各業的優秀宣講員深入機關、工廠、校園,成為指引青年學習成長的良師益友。據不完全統計,全團累計開展集中宣講活動32.8萬余場次,上億人次參與。
“青春向黨·奮斗強國”黨史學習教育山東首場示范宣講在山東大學舉辦,全省155.2萬青少年同上一堂課。
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014年4月以來,一個“我為核心價值觀代言”的話題在網上傳播開來。截至當年9月中旬,已經有63萬青少年參與,總閱讀量超過2億次。一時間,“價值觀體”作為一個新的網絡潮語,迅速在青年人中流行開來。
“我為核心價值觀代言”活動開展以來,廣大青年積極參與,結合自身的經歷和體會,寫下了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與感悟。圖為青年代表參觀網友寫下的“價值觀體”展示墻。圖源:《光榮啊,共青團——中國共青團百年史話》
為了讓更多的青年人參與到活動中來,由團中央統一部署,全國各地、各戰線團組織邀請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最美少年”、優秀共青團員、優秀少先隊員、優秀青年志愿者、青聯委員等近萬名青年典型參加代言活動。在這些青年典型的引領下,各行各業的青年人踴躍參選核心價值觀“最美代言人”。
2014年10月,共青團中央發出通知,在全國團員青年中廣泛開展“踐行核心價值觀,爭做向上向善好青年”主題活動,以引導團員青年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爭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倡導者、實踐者。
為了引導更多的青年見賢思齊、崇德向善,團中央組織了“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分享團活動,組織優秀青年典型深入學校、社區、工廠、部隊,讓青春正能量在更大的群體中傳播。
在他們的分享中,我們知道了扎根高原、把青春奉獻給雪域邊關的祁發寶;知道了在戰亂、動蕩地區駐守1200天,始終沒有退縮,一直堅持從最前線發回中國聲音的《人民日報》社記者焦翔;知道了贍養孤寡老人16載,無論遇到什么困難,從沒想過放棄的王東;還知道了不斷探索學雷鋒新模式,創辦雷鋒微博、數字化禮包和善淘箱“新三寶”的“雷鋒班”班長畢萬昌……
“雷鋒班”班長畢萬昌始終以雷鋒為榜樣,努力當好雷鋒精神的“種子”,把雷鋒精神傳播到祖國大地上。圖源:《光榮啊,共青團——中國共青團百年史話》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即作出部署,同時向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發出號召,“要組織動員所聯系群眾積極投身疫情防控”。
黨有號召,團有行動。2020年1月25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召開會議后,團中央第一時間發出《關于立即行動起來投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關于堅持黨的領導,全團動員,在防控疫情阻擊戰中充分發揮共青團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的通知》,號召返鄉大學生團員到社區(村)報到,發起“同舟共濟,青春偕進”關愛幫扶受新冠肺炎疫情直接影響的青少年特別行動等,全力支援疫情防控一線斗爭。
青島萊西市利劍藍天青年突擊隊赴一線參與疫情防控工作。
據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22年4月發布的《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白皮書,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32萬余支青年突擊隊、550余萬名青年奮戰在醫療救護、交通物流、項目建設等抗疫一線,其中,援鄂醫療隊2.86萬名護士中,“80后”“90后”占90%。在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工地上,占總數達60%的青年建設者組建13支青年突擊隊,創造了令世人驚嘆的建設奇跡,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作出重大貢獻。
聞令即動,青年志愿者抗擊疫情沖鋒在前,成為疫情防控的一股青春力量。圖源:《光榮啊,共青團——中國共青團百年史話》
2020年3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后黨員的回信中,這樣寫道: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爭中,你們青年人同在一線英勇奮戰的廣大疫情防控人員一道,不畏艱險、沖鋒在前、舍生忘死,彰顯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在抗疫戰斗中,無數青年以實際行動證明了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是堪當大任的!
脫貧攻堅當先鋒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底線任務和標志性指標,并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
2018年,團中央印發了《共青團投身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意見》,繼而形成了“全團一盤棋”的大扶貧格局。
圍繞貧困地區青年在學業、就業、創業方面的困難和需要,團中央設定了學業資助、就業援助、創業扶助“三個10萬”的硬任務,啟動實施了“志智雙扶項目”,發揮新媒體優勢,開通網絡直播,通過介紹當地人文歷史、自然環境、脫貧成效、產業發展等內容,幫助推廣縣域旅游、開展消費扶貧。
在團中央駐石樓縣扶貧工作隊的扶持和指導下,“80后”青年張云創立了“一碗粥道”品牌,通過多元化運營模式,帶動貧困群眾增收。圖為張云接受媒體采訪團的訪問。圖源:《光榮啊,共青團——中國共青團百年史話》
團中央全員參與靈丘、石樓兩縣脫貧攻堅,直屬機關32個黨支部與31個貧困村黨支部結對合力攻堅,并選派35名優秀干部駐扎一線扶貧。大家所熟知的“一碗粥到”、“泊河情”小米等品牌的創立,無不凝聚著扶貧工作隊的心血。
在艱苦的扶貧道路上,有時間與精力的付出,有汗水與淚水的奉獻,也有青春與生命的犧牲。2018年3月26日,黃文秀響應組織號召,來到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在她和村民們的努力下,百坭村88戶貧困戶實現脫貧,貧困發生率從她上任時的22.88%下降到2.71%。
以黃文秀為人物原型拍攝的影片《秀美人生》,講述了黃文秀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全情投入、奉獻自我,譜寫新時代青春之歌的動人故事。圖為電影劇照。圖源:《光榮啊,共青團——中國共青團百年史話》
2019年6月17日凌晨,黃文秀在駕車返回樂業的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難,她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30歲。黃文秀用她年輕的生命詮釋了新時代青年的使命與擔當。習近平總書記專門作出指示,指出:黃文秀用美好青春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廣大黨員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黃文秀同志為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于擔當,甘于奉獻,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闊步跨入新時代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改革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在各個領域全面深化。作為黨的助手和后備軍,共青團在新時代如何更好地發揮作用,是黨中央高度關注的重大問題。
2015年2月,《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的意見》下發后,團中央就成立了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圍繞共青團組織存在的突出問題和改革發展重大課題,成立專項組,開展集中調研和專項論證。2016年4月1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審議通過《共青團中央改革方案》,決定以中央文件形式印發。
2016年4月1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審議通過《共青團中央改革方案》。圖源:《光榮啊,共青團——中國共青團百年史話》
《共青團中央改革方案》明確了共青團中央改革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標,明確了四大方面、十二個領域的改革措施,并強調指出,共青團是黨的助手和后備軍,是黨和政府聯系青年的橋梁和紐帶。推進共青團改革,是全面從嚴治黨的一部分,是煥發共青團生機活力的重要舉措。
打破年齡、學歷、身份、職級限制,建設專職、掛職、兼職干部相結合,符合群團組織特點、充滿生機活力的團的領導機關干部隊伍,正是這次共青團改革的一大亮點。到2018年,團十八大召開時,團的全國代表大會、團中央委員會、團中央常委會中基層和一線代表的比例分別達到70%、50%和25%,具有了更廣泛的代表性,能夠更好地發揮聯系青年的作用,同時提高了各級團組織的科學決策水平。
青年在哪里,團的工作就要到哪里。《共青團中央改革方案》還特別強調:“大力實施‘網上共青團’工程,以‘智慧團建’和‘青年之聲’為重點,建設工作網、聯系網、服務網‘三網合一’的‘網上共青團’,形成‘互聯網+共青團’格局,實現團網深度融合、團青充分互動、線上線下一體運行。”目前,微博、微信、知乎、B站、QQ空間、網易云音樂、抖音、快手……到處可以看見“團團”的身影。團中央通過大力實施影響力工程、推進產品化戰略,旗幟鮮明地弘揚正能量,立場堅定地開展輿論引導。
2016年11月,團中央和教育部聯合印發了《中學共青團改革實施方案》,標志著基層共青團改革邁出了重要一步。其中,對入團比例提出了明確要求:重申用3年左右的時間將初中、高中階段畢業班團學比例分別控制在30%、60%以內。這兩個控制性指標的提出,從根本上提升了中學共青團團員的質量,確保了團員的先進性標準。
2018年6月,共青團十八大召開,發出了“共青團改革再出發”的號角,各項改革舉措得到進一步梳理和鞏固,加強團的基層建設被擺上首要日程。
2019年,團中央提出了“力爭到2022年建團100周年時團的基層薄弱狀況基本扭轉、團的組織力明顯提升”的目標。通過改革,我們看到,一個更加充滿活力、更加堅強有力的共青團正意氣風發地走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