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31日,交通運輸部等十三部門印發《交通運輸大規模設備更新行動方案》(簡稱《方案》),提出要實施郵政快遞老舊設備替代行動、物流設施設備更新改造行動。如今《方案》已印發3個月,各地物流設施設備更新情況如何?設備更新又會給企業降本增效帶來哪些效果?記者進行了采訪。
政策引領 設備升級按下“加速鍵” 眼下,多地紛紛以大規模設備更新為契機,加快物流領域智能化、綠色化升級步伐。近日,江西、黑龍江、貴州、甘肅、四川等多省份編制出臺了交通運輸領域大規模設備更新行動方案。江西提出有序推廣新能源營運貨車,到2027年,力爭新增新能源中重型貨車400輛以上;貴州提出到2028年郵件快件智能安檢設備廣泛推廣使用,寄遞領域安檢設備實現智能化。 江蘇南通、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等一些市區也結合本地實際提出要在港口物流、低空經濟等方面開展大規模設備更新。南通將鼓勵新能源和清潔能源等港口作業機械、港內車輛應用,推進起重機、水平運輸車輛、裝船機、卸船機等港作機械設備更新換代,推動實現港口大型設備的綠色化、低碳化、智慧化。成都市青羊區提出推動醫療、快遞等物流配送業務延展應用,加快打造城市路產巡檢、建筑垃圾消納場取證、環境監測等場景,到2027年,打造院區間醫療物資無人機配送場景。 中通快遞浙江松陽網點操作中心購置智能分揀設備后,分揀效率提高了140%。俞天宇 供圖 在政策引領下,物流快遞企業今年以來行動不斷,物流設施設備更新按下“加速鍵”。 中通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已有超過300家一線快遞網點更新了自動化分揀設備。今年上半年,安能物流也已在浙江杭州蕭山分撥中心、河南鄭州分撥中心試點上線了分揀自動化流水線,從基礎網絡開始,努力打造快運行業“新質生產力”。廣西物流集團貴港儲運物流園則計劃于今明兩年投入袋裝物料智能卸貨設備,通過智能卸貨設備代替人工碼垛,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提升園區物流服務水平。 今年,快遞無人車也成為各物流快遞企業爭相采購的香餑餑。7月3日,快遞無人車生產廠商九識智能發布新車型,當日銷售達5290輛。而九識智能目前年產能為2100輛,這也就意味著在現有產能情況下公司后續2年的產能均已排滿。 未來3到5年,物流行業將有超過20萬輛的快遞無人車部署。菜鳥集團CTO(首席技術官)李強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隨著相關政策逐步放開,無人車對快遞行業的需求滿足和效率提升正被更多人看到。
智能改造 分揀效率有效提升 物流設施設備的大規模設備更新將有利于擴大投資、完善基礎設施、推動產業升級,也有利于節能降碳和降低物流成本。 在今年“618”期間,中通快遞浙江松陽網點操作中心現場井然有序,包裹在分揀線上快速流動,經系統計算后準確落入集包袋中——該網點分揀設備剛剛進行了全套更新。 近年來,松陽中通進出港快件量不斷提升,今年上半年,進出港快件總量同比增長30%。原有設備只能操作進港快件,無法操作出港快件,影響了分揀效率。這讓松陽中通負責人王天楷萌生了對分揀設備進行更新的想法。 今年4月,一套價值130萬元的智能分揀設備替換了原有設備。松陽中通行政人事負責人潘雙萍介紹,以往40米長的傳輸帶兩側要配備15名分揀員手工分揀,每小時僅能分揀5000件快件。設備更新后,總長80余米的傳輸帶不需要人力進行輔助操作,每小時分揀包裹數量達1.2萬件,效率提高了140%,精準度也有所提升。 對于成本問題,王天楷認為這筆投資物有所值。據他測算,設備投入運轉以來,人員成本有較大幅度地降低,分攤到單件快件上的成本約為0.05元。對于《方案》中提出的“推進智能分揀成套設備迭代”,王天楷表示,與單件更新相比,雖然成套迭代成本更高,但使用起來會更流暢,出現問題的概率會更低,因此整體性價比會更高。 不只在分揀設備更新領域,物流樞紐通過物流園區的智能化改造實現了分揀效率的提升。 作為云南最先開展5G場景應用的物流企業,云南騰晉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騰晉物流)選取占地1.2萬平方米的常溫倉進行改造,采用5G混合專網的建設模式,進行5G智慧園區合作建設和運營。據介紹,智能分揀倉充分利用5G大聯接、高帶寬、低時延的傳輸特性,完全采取無人化作業方式,輕松滿足90臺AGV倉儲機器人有序運作和自動化分揀線路。整個系統的分揀效率達到人工的6倍,分撥效率達到人工的13倍。 正是因為嘗到了智能化升級的甜頭,今年和明年,騰晉物流已規劃建設騰俊國際陸港園區提升改造項目,主要建設內容為購置冷鏈應急設備、站場運營設備、倉儲運營設備、物流(冷鏈)運輸車輛、特種作業車,倉儲物流設施升級、數智化升級改造等。“項目已完成前期工作,并完成5000萬元的投資。”騰晉物流投融管理中心投資主管馬女士介紹。
貼近需求 推動補貼發揮實效 記者在采訪過程中發現,雖然大規模設備更新對于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運行效率較為明顯,但由于設備更新需要大量資金,成本問題仍然困擾著不少中小物流企業。 騰晉物流智能分揀倉。周寒 供圖 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物流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楊勇對此表示,盡管當前公路物流運價因季節性因素有所回升,但物流運力總體還是處于供大于求局面,后續可能出現小幅震蕩回調,運價水平還保持低位運行,企業和個體業戶缺乏主動更新的內生動力。 據了解,在老舊營運貨車報廢更新方面,7月30日,交通運輸部聯合財政部印發《關于實施老舊營運貨車報廢更新的通知》,對補貼范圍、補貼標準及實施期限進行了明確。而在郵政快遞老舊設備替代、物流設施設備更新改造領域,相關行業管理部門還未出臺相關的補貼標準,需要加快出臺配套相應支持政策。 “物流設施設備非標準化程度較高,相關管理部門需要分類施策。針對叉車、托盤等標準化設備,可以出臺類似老舊營運貨車報廢更新的相關設備補貼政策;針對物流操作系統、鐵路換裝設施等非標準化設備,建議相關管理部門可以按照整體項目的投資額制定相應的支持政策。”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副會長王繼祥表示,在郵政快遞老舊設備替代行動方面,分揀設備的折舊周期在10年左右,目前距離快遞業大規模購置分揀設備還不到10年,因此并未到大規模淘汰階段,相關支持政策還應重點支持縣級分揀中心等下沉市場設備的更新需求。而在物流設施設備更新改造行動方面,相關支持政策應重點引導相關物流企業開展物流自動化設備的智能化、智慧化升級,通過物流網、人工智能技術推動物流領域實現降本增效。 “總之,相關管理部門在制定支持政策時應充分考慮行業實際需求,對有業務需求、改造需求、市場前景好的企業提供更新改造支持。”王繼祥建議相關管理部門還應加大對支持資金的監管力度,避免一些企業惡意騙取國家補貼,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來源:中國交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