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物流行業的發展態勢如何,國家又出了哪些利好政策,資本最關注哪些行業,不同賽道的物流企業發展情況如何,物流科技發展到了什么程度,地緣政治沖突下、疫情后的物流企業如何面對挑戰,低碳供應鏈物流應該怎么做……
以下為物流大事記部分內容:
宏觀經濟與社會發展
在經歷了中美之間的貿易緊張局勢、俄烏軍事沖突以及COVID-19全球大流行這三個重大挑戰之后,中國于2022年末終止了其“動態清零”的防疫政策,標志著長達三年的疫情應對階段的結束,并開啟了2023年的全球后疫情恢復時期。盡管地緣政治沖突頻發,如俄烏沖突的持續對抗以及2023年10月7日爆發的巴以緊張局勢,再加上全球范圍內“去全球化”趨勢中的供應鏈斷裂,以及美國和歐洲實施的高利率政策和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的收縮等因素,都加劇了全球經濟與政治環境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中國外部經濟綜合CEEM-PMI指數顯示全球經濟增長持續放緩放眼國內經濟,2023年,我國經濟在波動中恢復,穩定因素有所累積;2024年,中國經濟正邁入一個關鍵時期,上半年中國經濟平穩運行、穩中有進,新型消費不斷拓展,消費市場規模在持續擴大,消費結構也在持續優化。2023年-2024年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949.5萬輛,同比增長37.9%,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達到汽車總銷量的31.6%。消費線上化趨勢雖然仍在延續,但步伐逐漸趨穩。電商渠道增長放緩的原因是線下消費復蘇——除了大賣場之外,幾乎所有的線下業態重拾增勢,增幅高于市場平均水平。但需要說明的是,在大賣場業態內,倉儲會員店憑借其差異化定位獲得消費者青睞,實現快速增長。2023年,我國經濟在波動中恢復,穩定因素有所累積,物流運行環境持續改善,行業整體恢復向好。市場需求規模恢復加快,高端制造、線上消費等新動能領域回升明顯。物流供給質量穩步提升,多式聯運、航空貨運等協同高效物流服務全面發展。單位物流成本穩中有降,產業鏈循環基本通暢。物流企業降本增效內驅力增強,頭部企業戰略轉型步伐加快,引領行業向規范化、精細化和數字化方向發展。但放眼資本市場,情況并不樂觀。根據市場追蹤,過去17年里,供應鏈物流領域在2017、2021年迎來了兩個投融資的高潮,2022年受多方面因素影響,資本關注度明顯下滑,2024年從截止6月份的投融資數據來看,頹勢依舊,創2016年以來最低。快遞:2024年上半年,郵政行業寄遞業務量累計完成894.2億件,同比增長20.5%。其中,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801.6億件,同比增長23.1%。數據來源:國家郵政局、各企業公開經營數據,羅戈研究整理快運:2023年,公路貨量繼續下降,零擔市場受到不小的沖擊。全國零擔市場規模達到了1.22萬億元,同比2022年下降9.63%,相較2021年降幅更是達到了12.65%。即時物流:伴隨即時電商各品類、各場景、各時段滲透率的持續提升,近年來即時配送行業快速發展。根據測算,2023年即時配送行業規模約為3410億元,五年間復合增速高達23.9%,預計2028年規模將超8100億元。數據來源:艾瑞咨詢、餓了么新服務研究中心《中國即時配送行業研究報告》供應鏈&合同物流:市場規模在過去幾年持續增長,增長率保持穩定。預計到2025年,市場規模可達到23,390億元人民幣。部分國內供應鏈&合同物流企業2020-2023 年營收表現專業物流中,冷鏈物流市場規模持續擴大,2023年中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達5170億元,同比增長5.2%。預計2024年中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將增至5745億元。數據來源:中物聯冷鏈委、《2024-2029年中國冷鏈物流行業研究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
自2017年Gartner每年8月間發布一份供應鏈戰略成熟度周期(Hype Cycle for Supply Chain Strategy)的研究報告,它可以為供應鏈組織提供戰略方面的建議。對比2022年的變化,最新發布的2023年Gartner的供應鏈戰略成熟度曲線圖除了對GenAI、數據孿生等技術有持續關注之外,著重強調了綠色可持續供應鏈的重要性。以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為代表的智能技術,正在成為供應鏈物流領域重要的變革性力量,也帶來數字化、自動化技術的創新升級。中國供應鏈在近30年時間里,伴隨數字經濟、技術的快速發展,供應鏈物流的數字化、自動化,以及智能化應用也經歷著不同程度的周期性迭代。
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與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物流行業作為連接供需兩端的關鍵紐帶,其規模正以驚人的速度擴張。然而,在這一繁榮景象的背后,卻隱藏著不容忽視的環境問題——碳排放量的急劇上升。根據《中國綠色物流發展報告(2023)》的數據,物流業的碳排放已占據全國碳排放總量的9%左右,這一比例不僅反映了物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同時也揭示了它對于環境所造成的壓力。面對如此嚴峻的挑戰,物流行業必須加快綠色轉型步伐,通過技術創新、結構優化和政策引導等手段,努力降低碳排放,為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貢獻力量。2024年1月22日,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CCER)在北京正式啟動。這項啟動標志著我國在碳市場建設方面又邁出了一大步,它與2021年7月啟動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一起,共同構成了我國的國家碳排放交易體系。
來源:物流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