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總體規劃是明確港口功能定位的基本指南、管控港口空間資源的法定藍圖、指導港口開發建設的重要依據。2024年以來,交通運輸部聯合相關省級人民政府,批復了寧波舟山港、北部灣港、洋浦港、青島港、南京港、海口港、武漢港、梧州港等一批國際樞紐港、國家主要港口的總體規劃,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港口發展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貫徹到規劃體系內、落實到資源管控中、體現到實施保障上,進一步健全完善新時代港口規劃體系,為加快打造世界級港口群和世界一流強港、更好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堅持規劃引領,健全完善新時代港口規劃體系
黨的十八大以來,一系列國家重大戰略深入實施,對港口更好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支撐重大生產力布局和新質生產力發展等提出系統要求。為適應新形勢新要求,交通運輸部會同有關部門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根據《港口法》《港口規劃管理規定》等,推動港口規劃體系的系統完善、整體提升,引領港口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國家布局層面,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對全國港口航道進行系統優化布局,明確了新時代我國港口發展方向和使命任務,為指導全國港口中長期發展建設提供了依據。港口規劃層面,緊緊圍繞國家發展大局和行業發展需求,指導地方部門系統開展港口總體規劃修訂工作。全國規劃實施以來,已完成寧波舟山港、北部灣港、洋浦港、大連港、青島港等5個國際樞紐港和南京港、海口港、武漢港、梧州港等4個國家主要港口的總體規劃批復,推動了上海港、天津港、蘇州港、黃驊港等港口加快規劃修訂。一系列主要港口總體規劃的推進、批復和實施,有力推進了世界級港口群的布局優化和功能完善,引領群內港口功能定位進一步提升,港口樞紐作用進一步發揮,港口發展能級進一步增強。
二、堅持服務大局,打造支撐國家戰略硬核力量
2020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寧波舟山港穿山港區考察時強調,港口是基礎性、樞紐性設施,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寧波舟山港在共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是“硬核”力量。新時代港口規劃以全面服務國家戰略實施的目標統領,落實落細戰略要求。寧波舟山港總體規劃中,進一步突出服務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要求,構建“一港兩核二十區”總體格局,強化區域港口協同,布局江海河高效聯運,支撐長三角共建輻射全球的航運樞紐。北部灣港總體規劃中,落實西部陸海新通道國際門戶港定位和支撐沿海重大臨港產業基地建設,布局“一港三域五核五區多港點”總體格局,深化平陸運河海河聯運功能布置。大連港總體規劃中,緊扣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要求,以“兩島三灣”為重點,增強服務東北、面向東北亞、連接“一帶一路”的功能定位,加快建設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
三、堅持保障安全,支撐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
水運承擔了大量跨區域貨物運輸和90%以上的外貿物資運輸,包括外貿集裝箱、進口原油、進口鐵礦石、進口糧食、進口液化天然氣等,促進我國沿海沿江產業布局優化。新時代港口規劃進一步統籌發展和安全,發揮港口支撐產業布局、維護產業鏈供應鏈暢通的作用,注重與綜合運輸體系和生產消費鏈條的銜接,系統增強運輸服務保障能力。面向船舶大型化發展趨勢和腹地經濟產業運輸需求,規劃一批規模化集裝箱港區和大型原油、鐵礦石、LNG等專業化碼頭,配套建設深水航道、集疏運體系和相應支持保障系統設施,依托重點港區發展國家物流樞紐、能源礦產資源儲備,重點物資運輸系統碼頭布局將進一步完善,能力韌性進一步增強,支撐保障糧食、能源資源、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
四、堅持擴大投資,帶動重大港口項目加快建設
港口是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的重要樞紐,是重要的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具有投資規模大、帶動作用強、經濟社會效益顯著的特征。新時代港口規劃切實增強支撐穩增長、穩預期、擴大有效投資的責任感使命感,適度超前布局基礎設施建設,帶動實施一批戰略性、全局性、引領性、基礎性的重大港口工程,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寧波舟山港總體規劃(2035年)批復實施后,開工建設、加快推進和研究儲備的項目預計超過90個,總投資超過1500億元。青島港、洋浦港、海口港、廣州港南沙港區等規劃直接推動實施了董家口港區集裝箱碼頭工程、洋浦區域國際集裝箱樞紐港擴建工程、馬村港區三期工程、南沙港區五期工程等國家重大項目建設。2024年1—11月,全國水運建設投資同比增長8.3%。
五、堅持全面轉型,建設世界一流智慧綠色港口
新時代港口規劃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主題,堅決貫徹“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規劃編制與規劃環評同步開展、互動優化,最大程度降低和解決港口規劃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有效控制港口占用自然岸線和用海規模。科學規劃、有效保護、合理利用寶貴的港口岸線資源,堅持公用化、集約化、專業化導向,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顯著提高。規劃進一步聚焦推動現有碼頭改造提升,充分利用現狀資源,提高碼頭等級、更新作業設備、完善港口功能,提升智慧綠色安全水平,實現“老碼頭”煥發“新活力”。支持新能源和清潔能源應用,探索形成綠色低碳發展模式。聚焦智慧賦能和提質增效,規劃建設和改造一批更高水平自動化集裝箱和干散貨碼頭,推動港口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
作者丨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院長 劉昕
來源丨交通運輸部